江西國際勇當贛企揚帆集群“出?!钡摹捌炫灐?/h1>
2018/9/7 18:17:10 閱讀數:
編者按:9月5日,江西日報在頭版以《“江西國際”開拓海外業務成“旗艦”,贛企揚帆集群“出海”》為題,對公司業務發展、行業地位以及引領我省企業抱團出海,打造贊比亞江西工業園的情況進行報道。文章指出,公司憑借一流的施工質量、自覺的社會責任擔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樹立起“江西品牌”。江西省人民政府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江西頻道、中國江西網等省內主流媒體轉載報道。
江西日報同日還在A4版“一線觀察”欄目中,刊登整版長篇通訊《紅土•深藍》,詳細闡述了公司從國際承包商向國際服務集成商轉型升級,勇當贛企抱團“出海”的“旗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江西品牌”。文章指出,公司承建的贊比亞盧恩高速公路、卡翁達國際機場,肯尼亞肯雅塔大學醫院、加里薩太陽能電站項目,以及牽頭省屬7家國企共同打造贊比亞江西工業園,在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造福當地百姓、留下良好口碑的同時,極大地帶動“中國標準”、我省優勢產能“走出去”,在國際舞臺上講好江西故事、傳遞江西聲音、樹好江西形象?,F全文轉載如下:
媒體鏈接: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http://www.jiangxi.gov.cn/xzx/jxyw/jrjx/201809/t20180905_1468653.html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江西頻道:http://jx.cnr.cn/2011jxfw/mdsj/20180905/t20180905_524351289.shtml
中國江西網: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8/09/05/017105284.shtml


“江西國際”開拓海外業務成“旗艦”
贛企揚帆集群“出海”
(江西日報何寶慶、鄭榮林)全球視野下,贛企看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璀璨的未來圖景——近年來,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海外業務持續“井噴”,不僅產生示范和“旗艦”效應,而且激起了贛企的“出海”雄心。今年上半年,我省實現對外直接投資額1268萬美元,中方協議投資額6.75億美元,同比增長125%。目前,贛企已在“一帶一路”沿線三分之一以上國家(地區)開展國際工程以及產能、投資合作。
江西國際是省屬國有企業,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國際工程承包商,也是我省“走出去”的龍頭企業。目前,該公司在海外設立了30個代表處(辦事處),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過工程項目,在建海外工程項目138個,合同總額約70億美元,其中,投資逾億美元的項目14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10多年前,一個千萬元級的海外工程啟動,公司高層要放鞭炮送項目組‘出征’。而今年6月,僅公司簽下的贊比亞盧恩公路項目,投資額就達12.45億美元。”2017年,江西國際首次跨入全球最大國際承包商百強行列,名列第90位。
憑借一流的施工質量、自覺的社會責任擔當,江西國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成為響當當的品牌。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加快向跨國綜合服務商轉型。依靠多年積累的海外商務經驗和市場資源,積極與省內企業攜手開展對外合作,嘗試涉足海外電力、太陽能、垃圾焚燒以及興建經貿園區等新型業務,逐步成為引領贛企對外貿易、開展產能合作和投資發展的重要平臺。據了解,江西國際重點推進的贊比亞、赤道幾內亞等工業園項目中,贊比亞(江西)工業園已落實園區土地,并擬于近期啟動當地注冊工作。這一占地約8000畝的園區項目,吸引了江銅、新鋼、江西國控、江西民爆、江西建材、江西咨詢投資等多家省內集團公司參股,引起了省內有色、機電、建材、光電等領域一批制造業企業濃厚的投資興趣,有望成為引領省內優勢產能開展對外合作的新平臺。
2018年7月,江西國際連任“江西走出去企業戰略合作聯盟”主席單位——該聯盟下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基礎設施合作、國際礦業合作、制造業合作、農業合作、新能源合作等六個專業合作委員會,擁有近300家企業和國際機構成員,堪稱江西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
“走出去”,是更高形式的開放。在贛企集群“出海”的今天,已在海外闖蕩30多年、闖入全球業界百強的江西國際,進一步發揮“旗艦”引領作用,在貫徹落實省委“創新引領、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綠色崛起、擔當實干、興贛富民”工作方針中,深耕“兩個市場”,撬動“兩種資源”,為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積蓄磅礴力量——
紅土•深藍
(江西日報何寶慶、鄭榮林)在贊比亞,如果一家中國餐館的黑皮膚“伙計”,操著南昌話問你:“恁咭希哩(您想吃什么)?”你千萬不要驚訝——在當地,江西人確實有這樣的影響力!
在群山遮蔽中全面擴大開放,從紅土地走向“深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江西企業揚帆出海,在全球化中尋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燦爛的發展前景。
如果要問——在銳意打造內陸雙向開放高地的江西,哪家企業最為“國際化”?答案,大概非“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莫屬。
目前,江西國際業務額的80%、利潤額的90%來自海外;海外項目本地化率超過95%,聘用外籍員工多達1.4萬人;在建國際工程投資額約70億美元……30多年來,尤其近10年來,這支從紅土地走出去的國際工程承包老牌勁旅,快速地在亞非歐60多個國家和地區融入江西元素,建設工程、傳播友誼、樹立品牌。
省國資委主任陳德勤介紹:“講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江西國際是省屬國企走出去的‘排頭兵’——不僅海外簽約項目、合同金額出現‘井噴’,而且在推動省內企業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和國際產能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質量、高效益、高速度——“三高”,成就了江西國際的赫赫威名與發展地位。2017年,江西國際在連續14年入闈“全球250家最大國際承包商”后,首次沖入百強,排名第90位。
從“跨國包工頭”到“國際服務集成商”
在贊比亞,從首都盧薩卡到卡翁達國際機場,大約26公里。沿途,除了綿延如云彩一般、開滿紫色和藍色花朵的樹木,贊比亞開國總統卡翁達與一位中國人親切握手的大型噴繪照,讓人印象深刻。
照片上的中國人,名叫徐國建——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長。
細節,彰顯了江西企業在贊比亞的影響力。在這個盛產銅礦的南部非洲國家,來自江西的企業超過百家,江西國際是其中的佼佼者、“領頭羊”。
坦贊鐵路見證了中贊兩國的歷史友誼,而建設中的盧恩高速公路,再度續寫了兩國合作發展的歷史佳話。
盧恩高速公路全長366公里,連接首都盧薩卡、中央省省會卡布韋、銅帶省省會恩多拉三個中心城市,以及坦贊鐵路在贊比亞的終點——卡皮里姆波希,惠及贊比亞約40%的人口。這條貫通南北、對贊比亞意義非凡的經濟大動脈,承建方正是江西國際。該項目總投資為12.45億美元,創下了江西省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單體合同額的新高。
江西國際投資工程公司副經理熊建軍感慨:“動輒上億美元,甚至過10億美元的項目,放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
熊建軍清楚地記得,1997年,公司承建中國政府援建的津巴布韋瓦利水壩項目,合同金額為4000萬元——這是江西國際承接的第一個千萬元人民幣級的海外工程項目,“當時鞭炮齊鳴,公司領導班子集體為項目組送行。”
江西國際基礎工程承包公司副經理萬武龍回憶了艱難的創業歷程:“歷經10年后,江西國際才簽下了首個合同額過億元的海外項目,邁上現在看起來簡直微不足道的新臺階。不過,在當時,算是一個巨大的飛躍,給了大家巨大的鼓舞。”
海外經營版圖日益擴大,海外工程新簽合同額連年攀升。然而,江西國際領導班子卻有著冷靜的思考與判斷——“相當于是‘跨國包工頭’的角色,從事著勞動最密集、最辛苦的工作,卻拿著最低的利潤。”
“國際工程承包是競爭激烈的行業。在這樣的舞臺上競技,‘沒有金剛鉆,難攬瓷器活’。”江西國際副總經理李宗根說,公司敏銳地抓住了國家擴大對發展中國家提供優惠貸款的政策,積極策劃“兩優”(中國援外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項目,努力向產業鏈前端——國際投融資項目擴展,探索以設計咨詢為龍頭的總承包模式,大力發展EPC項目,走出了業務從低端向高端發展的一條新路子。
歷時5年多建設,肯尼亞肯雅塔大學醫院即將建成投入使用。這個東非地區軟硬件最好的綜合性醫院,是江西國際承攬的江西首個中國政府優惠貸款項目,合同額1.1億美元,采用集設計、施工、設備采購、安裝、培訓一體的EPC模式。“我們很多原來負責蓋房子、修路的工程師,如今都快成為醫療專家了。”江西國際承包工程公司經理楊懷安笑著說,“大到螺旋CT,小到心臟起搏器的幾千種醫療設備,都由我們負責全球采購。”
飛速的發展,使得江西國際呈現了令人驚嘆的“年輕化”——其海外項目中,30歲以下的項目經理,占一半以上。大學畢業兩三年,便在國外操盤上億美元項目的,也不鮮見。
今年30歲的楊楠,不久前收到了公司的大禮包——超過100萬元的效益獎金。2011年7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楊楠,被派往肯尼亞公司任工程師。18個月后,便擔任一個商業中心項目的項目經理。“公司給年輕員工的發展平臺足夠大,也敢于把權力交給年輕人。”這是楊楠最大的感觸。他也不負眾望——這個合同總額僅700萬美元的項目,讓公司獲得200多萬美元的利潤。
正是靠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改革的魄力和敢啃“硬骨頭”的勁頭,江西國際完成了從“跨國包工頭”到“國際工程承包商”,再到“國際服務集成商”的涅槃。
截至目前,江西國際在亞非歐等地設立了29個駐外機構(子公司),累計承建海外項目600多個。
勇當贛企抱團出海的“旗艦”
江西國際是一家互聯網思維明顯的企業——以卓越的項目策劃能力、運營能力,在市場需求與市場要素相關各方之間架設橋梁,而自身則依靠標準輸出、項目管理,飛速拓展海外市場。
可以說,江西國際的成長基因中,天然具有引領、分享等合作因子,并順理成章地成為贛企出海的“旗艦”。
即將啟動的贊比亞(江西)工業園項目,清晰地凸顯了江西國際這一特點。
這段時間,徐劍鋒忙得有些腳不著地。作為江西國際投資部主管,他同時兼任贊比亞(江西)工業園投資開發公司總經理。“最近要完成園區在贊比亞的注冊,爭取項目早日進入建設階段,并開始招商引資。”徐劍鋒說。
贊比亞江西工業園位于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占地面積約8000畝,由江西國際、江銅集團、新鋼集團、省國控公司、省建材集團、省民爆公司、江咨集團等7家省屬企業共同投資。該園區的建設,將發揮江西產業集聚、配套協同強的優勢,帶動省內輕工、紡織、機械等優勢產業到境外合作區集群式投資。
這支“走出去”的贛企聯合艦隊,“旗艦”毫無疑問是江西國際。
徐劍鋒說:“在策劃贊比亞盧恩公路項目時,江西國際就向贊比亞政府提出了在沿途建設工業園的計劃。經過多年的跟蹤、謀劃,這一項目才得以落地。”
目前,江銅、新鋼、江西民爆等企業,都有在工業園投資建廠的計劃;江鎢集團、中國物流等企業,投資興趣也十分濃厚。徐劍鋒還透露,“目前,萍鄉電瓷、安義鋁型材,以及省內光伏、LED、電機等企業,都有意組團前往考察。”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江銅集團一直在尋找海外投資機會。贊比亞很可能是江銅在海外第一個實體項目的投資地。”江銅集團代表、贊比亞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劉盛祥說,江銅集團參與贊比亞江西工業園項目,一方面是響應“一帶一路”號召,同時,也是利用江西國際在非洲的資源優勢,實現更便捷地“走出去”。
作為江西省最早 “走出去” 的外經企業,江西國際在先后與江西近百家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在開拓國際市場、轉移國內優勢產能、拓寬業務領域等方面,發揮了“領路人”的作用。這些應用在異國他鄉的產品,在海外市場樹立起了“江西制造”品牌,向國際市場秀出了開放創新的“江西范兒”。
在肯尼亞東北省省會加里薩,由江西國際承建的50兆瓦光伏電站,幾個月后將正式并網發電。屆時,這個東非地區最大的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將達7647.3萬度,可滿足7萬戶家庭用電需求。這也是我省在境外實施的最大太陽能光伏領域合作項目。
加里薩電站的光伏組件及配套產品的供應商,就是來自我省的光伏企業晶科能源。加里薩電站的光伏組件需求量,相當于當時晶科一個季度的產量。在2012年光伏行業正處寒冬的艱難時刻,江西國際送來的訂單以及巨大的潛在市場,對光伏企業而言不啻于雪中送炭。晶科能源CEO陳康平表示,“通過此次項目,能夠加深與江西國際、肯尼亞政府之間的友誼,加強三方的合作,共同推動太陽能在非洲地區的發展。”
在“一帶一路”上打造“江西品牌”
不久前,江西國際得到了一個“意外驚喜”:烏干達坎帕拉市政委員會決定,將該市市政排水管道系統升級改造項目的新增工程,授予該公司承建。
“這就是樹立品牌的好處。”江西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西國際此前實施的坎帕拉市市政排水管道改造項目,因高效的施工進度和優質的施工質量,多次獲得業主、監理單位好評。
在“一帶一路”同行者日眾的今天,江西國際海外工程簽約額的“井噴”并非偶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江西國際依靠一流的工程質量、自覺的社會責任擔當,成為響當當的品牌。“做一個工程就成一個精品,這是我們叩響非洲市場大門,牢牢地站穩腳跟的秘訣。”江西國際工會主席曹長青說,在贊比亞、肯尼亞、烏干達……“江西國際”四個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是質量、信譽、速度和友誼的象征。
當地時間8月17日,由江西國際承建的中國政府援馬達加斯加打井項目,在梅那貝大區穆隆達瓦市正式開工。出席開工儀式的馬達加斯加總統埃里•拉喬納里馬曼皮亞尼納說:“江西國際一個月內完成了30口水井,‘中國速度’太了不起了。非常希望江西國際這樣知名的國際承包商扎根馬達加斯加,在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方面與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合作,造福馬達加斯加百姓,實現共同發展。”
江西國際的品牌力量,來自眾口稱贊的口碑。據了解,截至目前,江西國際迄今在海外實施的國際工程承包項目和中國政府援助項目中,既有移交后經受8.1級強震考驗、被稱為“樓堅強”的尼泊爾傳統醫藥研究中心項目,也有尚未竣工就成功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博茨瓦納圖尼大壩項目;既有克服治安環境惡劣等諸多困難,如期完工并得到商務部高度評價的援巴布亞新幾內亞國際會議中心項目,也有被監理直呼“完美”的贊比亞西方省70公里瀝青路項目。
位于贊比亞的肯尼思•卡翁達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體現了江西國際的創造力和創新力。該項目2013年1月中標,項目合同金額為3.6億美元。在競標中,江西國際不僅與南非、英國以及國內央企強手同臺競技,而且其迥異于贊比亞和英國施工標準的工藝,使贊比亞工程主管部門由懷疑到贊賞,并大力組織學習、推廣“中國標準”。
造價師賈尼斯是江西國際(贊比亞)有限公司的當地員工。他自豪地介紹:“當我代表公司去投標時,當地公司只要聽到‘江西國際’,都會很沮喪。因為他們知道:江西國際是一流的,自己很難競爭。”
江西國際的品牌力量,也來自其遵循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理念。在江西國際,像賈尼斯一樣的外籍員工,達1.4萬余名,項目屬地化率超過95%。“非洲的員工特別在乎企業的歸屬感,他們認為自己是江西國際公司的員工,就必須要穿公司的工作服,回家之后就把工作服洗得干干凈凈疊放好,工作時再穿,等到穿破了,又向公司申請新的工作服。”江西國際有關負責人說。
“在海外創業過程中,企業樹立了社會形象,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與口碑,從而實現公司可持續的發展,這都得益于屬地化管理。”江西國際有關負責人說,只有充分融合當地文化,在管理制度設計、公共關系處理、當地員工管理等多方面適應當地國家的特點,才能贏得當地民眾的認可與尊重。
聲音——
“合作聯盟”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江西國際公司董事長 徐國建
今年7月,江西國際有幸再次當選為江西“走出去”企業戰略合作聯盟輪值主席單位,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合作聯盟自2016年成立以來,成員企業和機構已發展到近300家,是江西外向型經濟發展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加快“一帶一路”建設,為江西企業“走出去”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走出去”,須注重抱團合作。目前而言,江西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國際競爭力不足,需要堅持抱團出海、集群發展,才能在攜手合作、優勢互補中,在國際市場搶占一席之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所作為。
“走出去”,須找準目標市場和投資領域。這一點上,合作聯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可以組織江西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考察、推介、對接活動,深入了解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投資政策、產業分布、市場環境及相關法律法規,從而幫助走出去江西企業有的放矢、科學決策。
“走出去”,須重視借助金融的力量。當前,融資難是制約“走出去”企業跨越發展的瓶頸。聯盟企業要與各類金融機構建立緊密工作機制,努力促成產融合作模式、金融產品的創新,從而為企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的選擇空間。
“走出去”,須注重樹立江西企業良好的海外形象。要嚴格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始終保持與項目所在地政府同發展、共進步,共同構建有利于合作各方的命運共同體。
相關新聞
- 上一篇文章:公司領導赴廣州碧桂園考察調研
- 下一篇文章:津巴布韋馬洛萬大壩項目成功截流
編者按:9月5日,江西日報在頭版以《“江西國際”開拓海外業務成“旗艦”,贛企揚帆集群“出海”》為題,對公司業務發展、行業地位以及引領我省企業抱團出海,打造贊比亞江西工業園的情況進行報道。文章指出,公司憑借一流的施工質量、自覺的社會責任擔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樹立起“江西品牌”。江西省人民政府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江西頻道、中國江西網等省內主流媒體轉載報道。
江西日報同日還在A4版“一線觀察”欄目中,刊登整版長篇通訊《紅土•深藍》,詳細闡述了公司從國際承包商向國際服務集成商轉型升級,勇當贛企抱團“出海”的“旗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江西品牌”。文章指出,公司承建的贊比亞盧恩高速公路、卡翁達國際機場,肯尼亞肯雅塔大學醫院、加里薩太陽能電站項目,以及牽頭省屬7家國企共同打造贊比亞江西工業園,在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造福當地百姓、留下良好口碑的同時,極大地帶動“中國標準”、我省優勢產能“走出去”,在國際舞臺上講好江西故事、傳遞江西聲音、樹好江西形象?,F全文轉載如下:
媒體鏈接: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http://www.jiangxi.gov.cn/xzx/jxyw/jrjx/201809/t20180905_1468653.html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江西頻道:http://jx.cnr.cn/2011jxfw/mdsj/20180905/t20180905_524351289.shtml
中國江西網: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8/09/05/017105284.shtml
“江西國際”開拓海外業務成“旗艦”
贛企揚帆集群“出海”
(江西日報何寶慶、鄭榮林)全球視野下,贛企看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璀璨的未來圖景——近年來,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海外業務持續“井噴”,不僅產生示范和“旗艦”效應,而且激起了贛企的“出海”雄心。今年上半年,我省實現對外直接投資額1268萬美元,中方協議投資額6.75億美元,同比增長125%。目前,贛企已在“一帶一路”沿線三分之一以上國家(地區)開展國際工程以及產能、投資合作。
江西國際是省屬國有企業,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國際工程承包商,也是我省“走出去”的龍頭企業。目前,該公司在海外設立了30個代表處(辦事處),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過工程項目,在建海外工程項目138個,合同總額約70億美元,其中,投資逾億美元的項目14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10多年前,一個千萬元級的海外工程啟動,公司高層要放鞭炮送項目組‘出征’。而今年6月,僅公司簽下的贊比亞盧恩公路項目,投資額就達12.45億美元。”2017年,江西國際首次跨入全球最大國際承包商百強行列,名列第90位。
憑借一流的施工質量、自覺的社會責任擔當,江西國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成為響當當的品牌。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加快向跨國綜合服務商轉型。依靠多年積累的海外商務經驗和市場資源,積極與省內企業攜手開展對外合作,嘗試涉足海外電力、太陽能、垃圾焚燒以及興建經貿園區等新型業務,逐步成為引領贛企對外貿易、開展產能合作和投資發展的重要平臺。據了解,江西國際重點推進的贊比亞、赤道幾內亞等工業園項目中,贊比亞(江西)工業園已落實園區土地,并擬于近期啟動當地注冊工作。這一占地約8000畝的園區項目,吸引了江銅、新鋼、江西國控、江西民爆、江西建材、江西咨詢投資等多家省內集團公司參股,引起了省內有色、機電、建材、光電等領域一批制造業企業濃厚的投資興趣,有望成為引領省內優勢產能開展對外合作的新平臺。
2018年7月,江西國際連任“江西走出去企業戰略合作聯盟”主席單位——該聯盟下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基礎設施合作、國際礦業合作、制造業合作、農業合作、新能源合作等六個專業合作委員會,擁有近300家企業和國際機構成員,堪稱江西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
“走出去”,是更高形式的開放。在贛企集群“出海”的今天,已在海外闖蕩30多年、闖入全球業界百強的江西國際,進一步發揮“旗艦”引領作用,在貫徹落實省委“創新引領、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綠色崛起、擔當實干、興贛富民”工作方針中,深耕“兩個市場”,撬動“兩種資源”,為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積蓄磅礴力量——
紅土•深藍
(江西日報何寶慶、鄭榮林)在贊比亞,如果一家中國餐館的黑皮膚“伙計”,操著南昌話問你:“恁咭希哩(您想吃什么)?”你千萬不要驚訝——在當地,江西人確實有這樣的影響力!
在群山遮蔽中全面擴大開放,從紅土地走向“深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江西企業揚帆出海,在全球化中尋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燦爛的發展前景。
如果要問——在銳意打造內陸雙向開放高地的江西,哪家企業最為“國際化”?答案,大概非“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莫屬。
目前,江西國際業務額的80%、利潤額的90%來自海外;海外項目本地化率超過95%,聘用外籍員工多達1.4萬人;在建國際工程投資額約70億美元……30多年來,尤其近10年來,這支從紅土地走出去的國際工程承包老牌勁旅,快速地在亞非歐60多個國家和地區融入江西元素,建設工程、傳播友誼、樹立品牌。
省國資委主任陳德勤介紹:“講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江西國際是省屬國企走出去的‘排頭兵’——不僅海外簽約項目、合同金額出現‘井噴’,而且在推動省內企業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和國際產能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質量、高效益、高速度——“三高”,成就了江西國際的赫赫威名與發展地位。2017年,江西國際在連續14年入闈“全球250家最大國際承包商”后,首次沖入百強,排名第90位。
從“跨國包工頭”到“國際服務集成商”
在贊比亞,從首都盧薩卡到卡翁達國際機場,大約26公里。沿途,除了綿延如云彩一般、開滿紫色和藍色花朵的樹木,贊比亞開國總統卡翁達與一位中國人親切握手的大型噴繪照,讓人印象深刻。
照片上的中國人,名叫徐國建——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長。
細節,彰顯了江西企業在贊比亞的影響力。在這個盛產銅礦的南部非洲國家,來自江西的企業超過百家,江西國際是其中的佼佼者、“領頭羊”。
坦贊鐵路見證了中贊兩國的歷史友誼,而建設中的盧恩高速公路,再度續寫了兩國合作發展的歷史佳話。
盧恩高速公路全長366公里,連接首都盧薩卡、中央省省會卡布韋、銅帶省省會恩多拉三個中心城市,以及坦贊鐵路在贊比亞的終點——卡皮里姆波希,惠及贊比亞約40%的人口。這條貫通南北、對贊比亞意義非凡的經濟大動脈,承建方正是江西國際。該項目總投資為12.45億美元,創下了江西省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單體合同額的新高。
江西國際投資工程公司副經理熊建軍感慨:“動輒上億美元,甚至過10億美元的項目,放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
熊建軍清楚地記得,1997年,公司承建中國政府援建的津巴布韋瓦利水壩項目,合同金額為4000萬元——這是江西國際承接的第一個千萬元人民幣級的海外工程項目,“當時鞭炮齊鳴,公司領導班子集體為項目組送行。”
江西國際基礎工程承包公司副經理萬武龍回憶了艱難的創業歷程:“歷經10年后,江西國際才簽下了首個合同額過億元的海外項目,邁上現在看起來簡直微不足道的新臺階。不過,在當時,算是一個巨大的飛躍,給了大家巨大的鼓舞。”
海外經營版圖日益擴大,海外工程新簽合同額連年攀升。然而,江西國際領導班子卻有著冷靜的思考與判斷——“相當于是‘跨國包工頭’的角色,從事著勞動最密集、最辛苦的工作,卻拿著最低的利潤。”
“國際工程承包是競爭激烈的行業。在這樣的舞臺上競技,‘沒有金剛鉆,難攬瓷器活’。”江西國際副總經理李宗根說,公司敏銳地抓住了國家擴大對發展中國家提供優惠貸款的政策,積極策劃“兩優”(中國援外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項目,努力向產業鏈前端——國際投融資項目擴展,探索以設計咨詢為龍頭的總承包模式,大力發展EPC項目,走出了業務從低端向高端發展的一條新路子。
歷時5年多建設,肯尼亞肯雅塔大學醫院即將建成投入使用。這個東非地區軟硬件最好的綜合性醫院,是江西國際承攬的江西首個中國政府優惠貸款項目,合同額1.1億美元,采用集設計、施工、設備采購、安裝、培訓一體的EPC模式。“我們很多原來負責蓋房子、修路的工程師,如今都快成為醫療專家了。”江西國際承包工程公司經理楊懷安笑著說,“大到螺旋CT,小到心臟起搏器的幾千種醫療設備,都由我們負責全球采購。”
飛速的發展,使得江西國際呈現了令人驚嘆的“年輕化”——其海外項目中,30歲以下的項目經理,占一半以上。大學畢業兩三年,便在國外操盤上億美元項目的,也不鮮見。
今年30歲的楊楠,不久前收到了公司的大禮包——超過100萬元的效益獎金。2011年7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楊楠,被派往肯尼亞公司任工程師。18個月后,便擔任一個商業中心項目的項目經理。“公司給年輕員工的發展平臺足夠大,也敢于把權力交給年輕人。”這是楊楠最大的感觸。他也不負眾望——這個合同總額僅700萬美元的項目,讓公司獲得200多萬美元的利潤。
正是靠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改革的魄力和敢啃“硬骨頭”的勁頭,江西國際完成了從“跨國包工頭”到“國際工程承包商”,再到“國際服務集成商”的涅槃。
截至目前,江西國際在亞非歐等地設立了29個駐外機構(子公司),累計承建海外項目600多個。
勇當贛企抱團出海的“旗艦”
江西國際是一家互聯網思維明顯的企業——以卓越的項目策劃能力、運營能力,在市場需求與市場要素相關各方之間架設橋梁,而自身則依靠標準輸出、項目管理,飛速拓展海外市場。
可以說,江西國際的成長基因中,天然具有引領、分享等合作因子,并順理成章地成為贛企出海的“旗艦”。
即將啟動的贊比亞(江西)工業園項目,清晰地凸顯了江西國際這一特點。
這段時間,徐劍鋒忙得有些腳不著地。作為江西國際投資部主管,他同時兼任贊比亞(江西)工業園投資開發公司總經理。“最近要完成園區在贊比亞的注冊,爭取項目早日進入建設階段,并開始招商引資。”徐劍鋒說。
贊比亞江西工業園位于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占地面積約8000畝,由江西國際、江銅集團、新鋼集團、省國控公司、省建材集團、省民爆公司、江咨集團等7家省屬企業共同投資。該園區的建設,將發揮江西產業集聚、配套協同強的優勢,帶動省內輕工、紡織、機械等優勢產業到境外合作區集群式投資。
這支“走出去”的贛企聯合艦隊,“旗艦”毫無疑問是江西國際。
徐劍鋒說:“在策劃贊比亞盧恩公路項目時,江西國際就向贊比亞政府提出了在沿途建設工業園的計劃。經過多年的跟蹤、謀劃,這一項目才得以落地。”
目前,江銅、新鋼、江西民爆等企業,都有在工業園投資建廠的計劃;江鎢集團、中國物流等企業,投資興趣也十分濃厚。徐劍鋒還透露,“目前,萍鄉電瓷、安義鋁型材,以及省內光伏、LED、電機等企業,都有意組團前往考察。”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江銅集團一直在尋找海外投資機會。贊比亞很可能是江銅在海外第一個實體項目的投資地。”江銅集團代表、贊比亞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劉盛祥說,江銅集團參與贊比亞江西工業園項目,一方面是響應“一帶一路”號召,同時,也是利用江西國際在非洲的資源優勢,實現更便捷地“走出去”。
作為江西省最早 “走出去” 的外經企業,江西國際在先后與江西近百家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在開拓國際市場、轉移國內優勢產能、拓寬業務領域等方面,發揮了“領路人”的作用。這些應用在異國他鄉的產品,在海外市場樹立起了“江西制造”品牌,向國際市場秀出了開放創新的“江西范兒”。
在肯尼亞東北省省會加里薩,由江西國際承建的50兆瓦光伏電站,幾個月后將正式并網發電。屆時,這個東非地區最大的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將達7647.3萬度,可滿足7萬戶家庭用電需求。這也是我省在境外實施的最大太陽能光伏領域合作項目。
加里薩電站的光伏組件及配套產品的供應商,就是來自我省的光伏企業晶科能源。加里薩電站的光伏組件需求量,相當于當時晶科一個季度的產量。在2012年光伏行業正處寒冬的艱難時刻,江西國際送來的訂單以及巨大的潛在市場,對光伏企業而言不啻于雪中送炭。晶科能源CEO陳康平表示,“通過此次項目,能夠加深與江西國際、肯尼亞政府之間的友誼,加強三方的合作,共同推動太陽能在非洲地區的發展。”
在“一帶一路”上打造“江西品牌”
不久前,江西國際得到了一個“意外驚喜”:烏干達坎帕拉市政委員會決定,將該市市政排水管道系統升級改造項目的新增工程,授予該公司承建。
“這就是樹立品牌的好處。”江西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西國際此前實施的坎帕拉市市政排水管道改造項目,因高效的施工進度和優質的施工質量,多次獲得業主、監理單位好評。
在“一帶一路”同行者日眾的今天,江西國際海外工程簽約額的“井噴”并非偶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江西國際依靠一流的工程質量、自覺的社會責任擔當,成為響當當的品牌。“做一個工程就成一個精品,這是我們叩響非洲市場大門,牢牢地站穩腳跟的秘訣。”江西國際工會主席曹長青說,在贊比亞、肯尼亞、烏干達……“江西國際”四個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是質量、信譽、速度和友誼的象征。
當地時間8月17日,由江西國際承建的中國政府援馬達加斯加打井項目,在梅那貝大區穆隆達瓦市正式開工。出席開工儀式的馬達加斯加總統埃里•拉喬納里馬曼皮亞尼納說:“江西國際一個月內完成了30口水井,‘中國速度’太了不起了。非常希望江西國際這樣知名的國際承包商扎根馬達加斯加,在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方面與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合作,造福馬達加斯加百姓,實現共同發展。”
江西國際的品牌力量,來自眾口稱贊的口碑。據了解,截至目前,江西國際迄今在海外實施的國際工程承包項目和中國政府援助項目中,既有移交后經受8.1級強震考驗、被稱為“樓堅強”的尼泊爾傳統醫藥研究中心項目,也有尚未竣工就成功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博茨瓦納圖尼大壩項目;既有克服治安環境惡劣等諸多困難,如期完工并得到商務部高度評價的援巴布亞新幾內亞國際會議中心項目,也有被監理直呼“完美”的贊比亞西方省70公里瀝青路項目。
位于贊比亞的肯尼思•卡翁達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體現了江西國際的創造力和創新力。該項目2013年1月中標,項目合同金額為3.6億美元。在競標中,江西國際不僅與南非、英國以及國內央企強手同臺競技,而且其迥異于贊比亞和英國施工標準的工藝,使贊比亞工程主管部門由懷疑到贊賞,并大力組織學習、推廣“中國標準”。
造價師賈尼斯是江西國際(贊比亞)有限公司的當地員工。他自豪地介紹:“當我代表公司去投標時,當地公司只要聽到‘江西國際’,都會很沮喪。因為他們知道:江西國際是一流的,自己很難競爭。”
江西國際的品牌力量,也來自其遵循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理念。在江西國際,像賈尼斯一樣的外籍員工,達1.4萬余名,項目屬地化率超過95%。“非洲的員工特別在乎企業的歸屬感,他們認為自己是江西國際公司的員工,就必須要穿公司的工作服,回家之后就把工作服洗得干干凈凈疊放好,工作時再穿,等到穿破了,又向公司申請新的工作服。”江西國際有關負責人說。
“在海外創業過程中,企業樹立了社會形象,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與口碑,從而實現公司可持續的發展,這都得益于屬地化管理。”江西國際有關負責人說,只有充分融合當地文化,在管理制度設計、公共關系處理、當地員工管理等多方面適應當地國家的特點,才能贏得當地民眾的認可與尊重。
聲音——
“合作聯盟”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江西國際公司董事長 徐國建
今年7月,江西國際有幸再次當選為江西“走出去”企業戰略合作聯盟輪值主席單位,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合作聯盟自2016年成立以來,成員企業和機構已發展到近300家,是江西外向型經濟發展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加快“一帶一路”建設,為江西企業“走出去”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走出去”,須注重抱團合作。目前而言,江西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國際競爭力不足,需要堅持抱團出海、集群發展,才能在攜手合作、優勢互補中,在國際市場搶占一席之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所作為。
“走出去”,須找準目標市場和投資領域。這一點上,合作聯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可以組織江西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考察、推介、對接活動,深入了解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投資政策、產業分布、市場環境及相關法律法規,從而幫助走出去江西企業有的放矢、科學決策。
“走出去”,須重視借助金融的力量。當前,融資難是制約“走出去”企業跨越發展的瓶頸。聯盟企業要與各類金融機構建立緊密工作機制,努力促成產融合作模式、金融產品的創新,從而為企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的選擇空間。
“走出去”,須注重樹立江西企業良好的海外形象。要嚴格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始終保持與項目所在地政府同發展、共進步,共同構建有利于合作各方的命運共同體。
- 上一篇文章:公司領導赴廣州碧桂園考察調研
- 下一篇文章:津巴布韋馬洛萬大壩項目成功截流